【交流訊息】管設學院的設計見學課程帶領同學探索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設計--激發學生永續設計創意
為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與設計文化素養,明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於今年六月舉辦為期12天的西班牙設計教學課程。課程主題圍繞「現代設計與古典設計相遇」,透過實地參訪與設計研討,帶領學生深入認識歐洲建築與裝飾藝術中圖騰美學的演變與應用。
本次課程由視覺傳達設計系李昌國老師與工業設計系江潤華主任聯合帶領,學生實地造訪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巴塞隆納、瓦倫西亞及薩拉戈薩等城市,觀察從中古建築裝飾到當代設計語彙的圖騰演化歷程,進而思考如何將這些視覺語言應用於現代產品與傳達設計中。
高第美學現場學習 從自然到圖騰的設計轉譯
課程首站為設計重鎮巴塞隆納,學生與當地知名的 Elisava 設計學院進行交流,並應邀參觀其年度畢業展。Elisava 校方代表 Santiago 教授親自接待,讓學生得以第一手了解當地設計教育與創作氛圍,並觀摩畢業生多元的設計成果。接續行程以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í)為核心,深入探索其代表作品──尚未完工的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在導師引導下,學生觀察建築中如何運用自然元素(動物、植物、光線、材質)轉化為建築語彙,並思考仿生設計在當代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可能性。奎爾公園(Park Güell)亦為本次觀察重點,其蜿蜒的馬賽克長椅與龍形噴泉提供學生近距離研究高第如何將裝飾圖騰融入環境、空間與自然地貌之中,深化其對裝飾與建築結構整合的理解。
瓦倫西亞圖騰探索 古典與現代共構的文化語彙
在西班牙第三大城瓦倫西亞,學生展開橫跨歷史與當代的圖騰設計觀察行程。首先參訪的瓦倫西亞大教堂(Catedral de Valencia)即是一座融合羅馬式、哥德式與巴洛克風格的建築體系,學生透過現場導覽與紀錄,理解如何在單一建築中融合多重時代風格與裝飾語言,並從宗教圖騰中挖掘其象徵性。昱日師生一行來到瓦倫西亞傳統市場(Mercado Central)。該市場是以彩色磁磚、幾何金屬構造與玻璃穹頂構成,其繁複又富韻律的圖騰裝飾讓學生意識到設計與日常空間的密切連結。學生透過現場速寫與攝影,記錄市場裝飾細節,並思考如何轉化這些設計邏輯應用於包裝設計與商業空間視覺規劃。之後參觀的瓦倫西亞美術館(Museu de Belles Arts de València)中,陳列自古羅馬至18世紀的繪畫與雕塑作品。
在此,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畫面中的人物造型、背景構圖與象徵元素,進一步理解文化符號如何透過圖像傳達,並思索其在當代視覺設計中的轉化方式。壓軸行程為現代地標藝術與科學城(Ciutat de les Arts i les Ciències)。學生在此面對極簡線條與未來感空間結構,學習當代建築如何運用幾何造型與自然光線創造新型視覺語彙,也思考結構設計與裝飾圖騰如何跨界融合於公共景觀與產品設計中。
薩拉戈薩:穆德哈爾風格下的圖騰語彙重構
課程最後一站為歷史名城薩拉戈薩。學生實地探訪聖柱聖母主教座堂(Basílica de Nuestra Señora del Pilar)與穆德哈爾風格建築──阿爾哈費里亞宮(Palacio de la Aljafería),觀察伊斯蘭建築中常見的幾何圖騰與對稱構圖技巧。課程鼓勵學生以手繪記錄圖樣,進行風格拆解與創意重組,作為圖騰在平面設計、工業造型與材質圖層應用的靈感來源。
結語:走進圖騰之美,走出設計之界
整體課程強調以「文化場域」為實作空間,讓學生在地觀察、在地學習。透過實地踏查、教師引導與設計思考練習,學生逐步建立「圖騰視覺轉譯能力」,並能理解裝飾元素背後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意涵。此次見學歷程也啟發多位學生對歐洲設計教育產生濃厚興趣,部分學生更積極規劃赴西班牙短期交換或碩士留學。李昌國老師與江潤華主任於行程中全程親自導覽講解,課程結束後亦進行綜合教學反思。兩位教師一致指出:「設計不只是技術,更是對文化的理解與再詮釋。」而這次西班牙圖騰學習之旅,正是明志科大以「設計導向的國際觀」為核心培育理念的具體實踐。
資料來源: 管理暨設計學院